5 4 月 2016

輪海茫茫-如何找出最速配你的輪組?

自行車零件中,擁有多樣材質、多款框高、多種幅條、花鼓款式的輪組,被喻為最難挑選的零件之一。究竟身為消費者的你,該如何在這一片茫茫輪海中,依據你的騎乘型態來挑選訓練輪、競賽輪,或是超輕量的登山輪呢?

挑選一組適合你的高質量輪組,其重要性無庸置疑,事實上一句話就能打死:滾動重量(例如輪組)比起靜止重量(例如龍頭、把手)可達到近乎兩倍的輕量化優勢。至於是否真能達到200%的輕量化效益,老實說我們也不是科學家可以搞個公正客觀的實驗,但能夠確認的是每款輪組的性能對應於不同的騎乘地型,確實能發揮不同的器材優勢,例如說平路巡航或是爬武嶺大山,就需要不同特性的輪組。至於在這些輪組材質、框高、幅條等令人眼花撩亂的規格中,閱讀以下的輪組購買指南可讓你化繁為簡,助你第一次升級輪組就上手。

職業選手如Lukas Postberger及Bora-Argon 18環法級車隊會針對不同賽道來選用不同輪組,如此可知道依騎乘情況來挑選合用輪組的重要性

輪框材質

這是形塑不同輪組性能最大的差異。現行主流的三種輪框材質:鋁合金、碳纖維以及碳鋁複材。

材質的不同會反映在售價上,例如以鋁合金打造而成的Vision Tech Team 30由於物美價廉,讓它非常適合作為入門訓練用。而充滿戰鬥力的Metron 81是採用碳纖維手工精造的夢幻逸品,是高性能的競賽武器。

碳纖維與鋁合金輪組兩者除了價格外,還有什麼差異?主要差在重量。以相同框高、結構的輪組,以碳纖維打造會比鋁合金來得輕量近30%,並且強度更好。這也是為什麼職業選手會在訓練時使用鋁合金輪組,而將碳纖維輪組留待重要比賽。

以Vision輪組系列而言,Team 30鋁輪重1,920克,而框高更高的Metron 81碳纖維輪組卻僅重1,550克,兩者相差將近370克也是將近兩成的重量,如此可知碳纖維的輕量化神力。

Metron 81高框碳纖維輪組是平路賽段的理想選擇,不僅又輕又強,更符合空氣力學,對應於管胎或開口胎系統

輪框高度

看過環法賽影片眼尖如你,想必會發現每位職業選手的輪組框高都不太一樣,這是因為不同的框高會帶來不同的騎乘特性,為此各輪組廠基於設計理念也會推出自家框高的輪組。雖然說市面上框高的選擇繁多,但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類:低框輪組、中框輪組以及高框輪組。

低框輪組例如Vision的Trimax Carbon TC24,框高24mm正如其名,在剛性重量比上有絕佳的表現,並且騎感也相當舒適。此外,TC 24整組來到超輕量的1,300克,由於較低的滾動重量有利於爬坡、加速,絕對是助你今年打破武嶺PR的登山武器。

中框輪組例如Metron 55,55mm框高可帶來一定程度的空力優勢,並且整組僅重1,520克也相當輕量。這類中框輪組不僅平地快、爬坡、加速也有不錯的表現,也因此又被稱為全能輪組。此外,Vision引以為傲的碳纖技術可打造出又輕又強的框體,造就出在加速時輕快的奔馳感。基本上,Vision所贊助的職業車隊中,衝刺型選手在平路賽段都會以Metron 55作為首選,確實是高速巡航、衝刺決勝的速度武器。

最後要登場的是高框輪組例如Metron 81。即便是靜止不動,如利刃般的81mm碳纖板輪能將隱形的風像是奶油般神奇的切穿,這不僅是破風利器,也適合大力金剛腿的你榨出最極致的速度。騎乘高框板輪除了比較帥,也確實有一種無與倫比的騎感,特別是平地騎乘時所發出的風切咻咻聲…豈是暢快兩字可以形容。此外,Metron 81不僅非常適合高速巡航,由於整組僅重1,550克,因此在爬坡時也有不俗的表現。

鋼絲幅條

​​​​​​​一組好輪不僅要有好的硬體結構,關於編輪工藝的軟實力也非常重要。以Metron 81而言,前輪採用直拉式鋼絲編法,而後輪非傳動側是直拉式,傳動側則是交叉式,這種後輪編法稱為2:1編輪方式,也就是傳動側有14根鋼絲,而非傳動側則是7根鋼絲,這種編法能為驅動側提供更佳的剛性,在動態騎乘時能使兩邊的鋼絲張力值能一致。整體而言,由於低框輪組的鋼絲長度較長,因此會需要較多根的鋼絲來維持結構剛性,也因此TC24低框碳輪採用前20/後24根的編法配置。此外,使用扁鋼絲也助於空力優勢,再搭配上框高較高的板輪更能進一步降低風阻。

花鼓​​​​​​​

花鼓內藏了軸心及培林,棘爪機構則是傳動的關鍵,攸關了騎乘轉動效率,可說是輪組中的靈魂。高品質的花鼓大多採用陶瓷培林,不僅能延長花鼓的使用壽命,也有助於提升轉動效率。以現行Vision輪組系列,提供對應於Shimano及Campagnolo的棘輪座選擇,並且相容於10或11速變速系統。

管胎或開口胎怎麼選?​​​​​​​

開口胎(Clincher)是目前最通行的框體系統,這是因為開口胎除了外胎,內層還塞了一條內胎,也因此不幸發生半路爆胎,換條內胎就可上路再戰。至於管胎系統,則是直接將管胎以專用膠貼合上框體,也由於免去了溝槽結構可帶來不小的輕量優勢,例如兩款同為Metron 81碳纖維高框板輪,僅僅是框體系統的差異,管胎版就比開口胎版輕量了380克。此外,由於管胎沒有框體溝槽不需要承受輪胎的胎壓,因此能承受比開口胎較高的胎壓,基本上使用高胎壓跑在平整的道路上速度會較快。然而,在實際騎乘必須考量路面品質,高胎壓跑爛路可是很不舒適,速度自然會掉下去。關於管胎及開口胎系統的選購指南,請點此延伸閱讀。
無論你升級再好的輪組,切記要做好爆胎時的急救準備,才能開心出門,平安回家,請點此延伸閱讀【補胎換胎DIY】。